观点集萃

基层公务员的成长需要领导的大胸怀
责任编辑:金组新文章来源: 作者:尘一本发布时间:2014-06-12

最新一期《望新闻周刊》刊登了国家行政学院、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胡颖、廉叶岚两位专家的文章。文章计算了一组数据颇值得玩味,“理想状态下,一名基层公务员从普通办事员晋升到副科级干部,需要8年;从副科晋升正科需要3年;从正科晋升到副处需要7年;从副处晋升到正处,同样需要7年。据此推算,某22岁大学毕业生考取公务员,47岁晋升正处级领导职务,在正处岗位干10年转为非领导职务后退休。除极个别人可能成为副厅级干部外,在现实中,大部分基层公务员是在办事员和科员两个级别上走完全部仕途的,约九成公务员是科级以下干部。”

媒体总是会聚焦当下的社会热点,然后再起到或推波助澜或舆论监督或引发热议的作用。这次也不例外,关于公务员工资低以及是否应该涨工资的讨论持续了有一阵子。其实,抛开基层公务员的晒工资单和网上几乎一边倒的骂街这一表象来看,我们更应该讨论和研究的是如何为基层公务员创造一个科学合理的成长和激励机制这一深层次的问题。毕竟“六成公务员扎根基层,他们是最接近群众的公权力行使者,深刻影响着中国基层治理的现状和未来”。只要让基层公务员能够明晰地看到通过努力自己未来会是什么样子,他们自然就会做好自己的“职场规划”,是去还是留的问题,自然就不需要网友们提出“嫌工资低就辞职”这样宣泄情绪的话语存在。

然而,尽管基层公务员是最接近群众的公权力行使者,深刻影响着中国基层治理的现状和未来,也是当下“做好群众工作”这一热点难点问题的最终执行者和解决者,但目前的现状是,很多基层单位的领导或出于短期政绩观的需要、或出于个人狭隘的思想认识、或出于忙着个人前途无暇顾及下属等原因,导致了既要让基层的公务员尤其是年轻的公务员“满血复活”般干活,又让其看不到自己的发展路径,其最终结果只能是工作懈怠、牢骚满腹、负能量满满。“既要驴拉磨又不给驴吃草”的最终结果只能是主任也吃不上棒子面。比如一些市直机关、省直机关针对基层公务员的遴选,一些基层党委的书记轻则对干部们隐瞒遴选信息,中则不允许报考,重则参加考试进了面试也不给开具证明。这些行为都是当权者缺乏大胸怀、大视野、大格局的体现。

基层稳则天下安。基层稳离不开基层公务员这一群体的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基层公务员都被上级选走了,或自己不安心工作考走了导致街道等基层单位没法干活”,这样的理由绝不能成为阻挠基层公务员成长的绊脚石。恰恰就是因为其能力得到不认可、其成长路径得不到规划才导致这样的结局。倘若基层单位和领导能建立完善的培养使用晋升机制,这样的问题会迎刃而解,即使年轻的公务员正常的流动出去也会有更多的新鲜血液补充进来,且晋升出去的依然会将基层单位作为自己的娘家。如此,师者才有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成就感不也是领导者最自豪的一种体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