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资料

勇往直前,用鲜血染红猎猎军旗
责任编辑:金组新文章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佚名发布时间:2017-12-25

鸭绿江畔,一尊雕像巍峨耸立,默默注视着对岸的116高地。“这就是我们的先烈——一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李家发!”6月18日,某旅副政委杨钊带领官兵专程前来祭奠。

当年,在金城反击战中,李家发双腿被炸断、血肉模糊,可他咬紧牙关,以手抠地向敌地堡挪移,硬是用身体堵住敌人的机枪孔,为战友开辟通路,使部队胜利攻占116高地。

60多年后的今天,昔日血染战旗的出征地,已成为安居乐业的繁华都市。只有一座座巍然矗立的烈士雕像,铭刻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的壮烈牺牲和丰功伟绩,诉说着先辈的浴血荣光,也激励着后来者在强军征途中创造新的辉煌。

有勇于牺牲的官兵,才有无往不胜的军队

这是一支在冰与火中谱写的英雄壮歌。391高地旁,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9师87团9连担负潜伏任务。为了不暴露潜伏部队,战士邱少云任凭烈火焚身,纹丝不动,双手深深插进泥土里,身体紧紧贴着地面,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死鹰岭高地上,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9师177团2营6连125名官兵,因身着衣物单薄,潜伏时间长,壮烈牺牲在-40℃的阵地上——他们个个手握钢枪、攥紧手榴弹,保持着随时准备一跃而起的战斗姿态,仿佛一组冰雕群像。

60多年前的这些官兵,非常清楚自己担负的任务注定九死一生,是什么力量让他们慷慨赴死、视死如归?

“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死鹰岭上战士宋阿毛的绝笔诗给出了答案。这是为了大局敢于牺牲的精神,是甘愿为胜利做铺路石的舍我其谁的气概!

正是这些勇于牺牲的官兵,组成了一支无往不胜的军队;正是胸怀这种精神,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战争史上的奇迹。

英雄的身后,精神在传承。2016年7月10日,南苏丹首都朱巴市朱巴山脚下,维和步兵营战士李磊、杨树朋在哨位上壮烈牺牲。消息传回,人们在悲痛之余发现,他们的部队有一个特殊的名字——“杨根思连”。

1950年11月29日,长津湖战役中,连长杨根思和战友连续打退敌人8次进攻后弹尽粮绝,毅然引爆炸药包与40多个敌人同归于尽,完成了切断敌退路的阻击任务。

英魂无言励后人。台风“尼伯特”来袭,下士刘景泰用血性担当书写英雄壮举,把对人民群众的忠诚大爱,挥洒在八闽大地;南国雷场,年仅22岁的战士程俊辉,不畏险难扫除雷障,将生命永远定格在红土地上……

英雄虽“无名”,壮举光耀千秋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订,标志着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很多人并不知道,在距离板门店8公里的朝鲜开城松岳山脚下,安葬着15236名志愿军烈士,其中无名烈士有5152名。

这些被历史铭记的战斗和汇入历史洪流的无名英雄,给我们留下了无尽思念。

2014年3月,抗美援朝烈士遗骸归国仪式上,新战士宋浩作为437名护送礼兵中的一员,庄重恭敬地托举着覆盖国旗的无名英烈遗骸……那一刻,曾经一心想成为英雄的他,真正体会到做无名英雄的深刻内涵。

无名英雄,奠定了民族的独立和祖国的强盛,他们的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新。

为了胜利甘做无名英雄的奉献精神,永远流淌在人民军队的血脉里。宋浩所在部队曾组织官兵拜谒“两弹一星”创业者精神的“宿营地”——马兰烈士陵园,那里长眠着378位为中国核试验献出宝贵生命的英灵。

1959年5月下旬,刚刚从抗美援朝战场归来的张蕴钰将军,率领新组建的5万建设大军,浩浩荡荡开进罗布泊。从硝烟战火中走来的军人,在茫茫戈壁上战风斗沙悄然拉开铸造核盾牌的序幕。

部队选定乌什塔拉以南的一块荒漠驻扎。定点那天,地上的马兰草星星点点,他们说,就叫马兰村吧。

“马兰”的一切从零开始,他们因地制宜搭帐篷、盖营房,并在营房周围垒起一排排麻黄草,扎出一棵棵人造树。

“什么也不说,祖国知道我……”光阴荏苒,英雄已逝,一代代马兰人用生命站成了顶天立地的无名军阵。

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阵之时则忘其亲

“在这里,已经无法用数字来诠释部队的战斗力。一人坚守阵地,一次战斗歼灭百余敌人!”这里,就是上甘岭。

上甘岭战役,敌军投入6万多兵力,向3.7平方公里的上甘岭阵地发射炮弹190余万发,投掷炸弹5000余枚……阵地成了火海,空气变得灼热,山上的岩石被打得粉碎,山头被敌军的炮弹削低了2米。

面对敌人的火舌,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650多次击退敌人冲击,歼敌2.5万余人。第15军27个连队有16个连3次打光重建,连级干部伤亡率达65%以上,但无一人退缩,哪怕只剩下一人仍继续战斗。

排长孙占元,在战斗中两腿被炸伤仍顽强指挥战斗,并用缴获的2挺机枪轮流射击,毙伤敌80余人。当子弹打完,敌人再次涌上来时,他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志愿军将士敢打硬拼、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今天已内化为一种基因、一种精神,融入官兵血脉,植入官兵骨髓。

那年盛夏,黄继光生前所在连担负新型飞机、新型降落伞、新装备披挂整合空降实战试训任务。这是开创我军空降兵训练先河的险难任务。

“抗美援朝战场上,黄继光用生命换来战斗的胜利;今天,我们更要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连队党支部的动员让官兵热血沸腾。经过空中机动到达着陆场上空时,空中风速达11米/秒,官兵们毫不犹豫,纵身跃下。

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阵之时则忘其亲,击鼓之时则忘其身。英雄的气概犹如鲜活的血液,在一代代连队官兵的生命里奔流不息。英雄的连队,英雄的传人,始终以冲锋的姿态,续写新的篇章。